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潍坊文化旅游品牌征集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潍坊文化旅游品牌征集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打古亭街”的历史与根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9日,古亭地区由于连降暴雨,山洪暴发,一场特大洪水席卷了古亭街。整个圩场被洪水扫荡毁坏,几百人无家可归,半数以上的商店破产,大江两岸大片稻田成了沙洲。洪水过后,整个古亭圩被洪水席卷得七零八落,几成废墟。这次亘古未有的重大洪灾,被人们称为“水打古亭街”。
对于“水打古亭街”事件的记载,在征集乡志资料时曾有记载。1989年3月出版的《崇义县志》在“自然灾害•水灾”中,对于这大江水灾史实作了简要记述,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这一重大灾害:
“民国34年(1945年)5月9日,大江突破立县以来水灾纪录,大小两江沿岸,冲毁堤防田园房舍甚多,畜、牧损失不可以数字计。”
70多年过去了,曾经见证过、亲历过这段历史的前辈大都已作古,在生者也已到古稀之年。
为了寻找有关这一历史灾害更为详细的史实,笔者先后于2016年2月6日春节期间,走访了“水打古亭街”亲历见证者,几位当年的亲历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目睹这一重大灾难的情景。其中两位老人作了较有典型的回忆,一位叫刘义凤的老人回忆说:
“我当时就在古亭老街,‘水打古亭街’那年,我才12岁,很多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得那天(1945年5月9日,农历4月7日)早晨,还没有吃早饭,老街的水就已经涨到一米多深了,我们被困在吊楼上下不来,门被大人顶住,以防东西被水冲走,街上的很多人都躲在高处看大水。大约快到中午,河水持续暴涨,不时有一股一股的巨浪(洪峰)涌入临河的街内,沿江路的一排排店铺和住房,在洪水冲击下,开始依次一栋栋倒塌,并不时发出轰然巨响,没有及时出来的死了三四个人。雁湖渡头直至塘角湾还停泊了四五十条船、木筏、大堆木材,全部都被洪水卷走或冲毁。
大水过后,古亭街一片狼藉,部分商家深感此地洪水的频繁泛滥,遂无心继续经营,于是一批商户陆续迁走。记得当时街上打铁匠有家于都县谢姓人,就举家迁回于都了,那些开米、豆、油盐行的广东人、福建人、上犹人、南康人,有相当一部分都迁走了,也有部分商号就近迁到关田、文英、上堡等地,古亭圩从此和以前大不一样,生意变得逐渐冷淡。”(注:口述人:刘义凤,女,1933年6月出生于古亭。)
另一位91岁老人名叫刘佐辅,也很清晰地回顾了当时的情景:
“我家住在老街,民国三十四年‘水打古亭街’时,我已经20岁了。我家本来就比较简陋,经大水一冲,几乎都倒掉了。当晚,在我家住了一位上犹卖猪崽子的老板,一场大水把几十只猪崽子都冲走了,老板气得几天吃不下饭。整个古亭街被大水冲得乱七八糟,看了很心疼,很多商号的货物都被冲走或毁掉了,因为没有办法再开下去,只好带着家眷迁往别处,没有迁走的灾民就搭木棚子住下来。”
无论是文史记载还是人们记忆口述,这场特大洪水对于古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无疑的,古亭从此元气大伤。那些损失惨重的商号,痛惜之余,亦无心重振,遂携家眷迁往外埠。
“水打古亭街”之后,为了安置那些难民,古亭周、邱等大姓一族,以及乡公所等相关组织,纷纷捐资捐物,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和灾后自救,以帮助难民度过最为艰难的时期。并根据留下来的商户数量及规模,对古亭街进行了全面清理和重新建设,经过几年时间的陆续兴建,使古亭街面貌大有改观。
“水打古亭街”的严重灾害现象,引发了笔者对崇义山区“天灾人祸”历史的关注和查证。从环境遭受破坏而变迁等角度寻找水患根源,以期引起人们对于灾害教训的总结。有赣南明清经济史研究成果显示,晚清及民国时期赣南多水患水灾,与赣南山区明清以来人口增长过快,山地过度开发等长期积累有很大关系。
黄志繁、廖声丰的《清代赣南商品经济研究》对此做了很中肯的研究和分析,其中指出:“清代的赣南,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乾隆年间,其人口已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据1989年出版的《崇义县志》记载,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崇义县总人口竟然高达98179人,比1949年的全县总人口相比还多13913人,其增长幅度之大,可见一斑。
人口的快速增长,使赣南山区人地关系紧张,整个赣南的粮食供应亦随之紧缺,而崇义尤为严重。民食紧张,土地缺乏,据1989年出版的《崇义县志》记载: “崇义9次大饥,物价飞涨,斗米千钱,县民采粉石(观音土)为食”。多山的崇义被迫过度开垦山地,在山地上开垦,播种杂粮,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更多的是为了维持生计。
历史上,崇义山区的人们对于“铲岭”、“铲草皮”、“挖树蔸”等已为司空见惯,这种事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人皆为之。为了谋生而向山地过度索取资源,其后果则是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
笔者就丰州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滥伐森林,大量的木筏、竹筏运往下游;2、苏区和民国时期的“垦荒运动”;3、山区农民持续不断地铲岭、铲草皮、挖树蔸等生产行为;4、战争年代,湖南上游湘军的驻扎与滥伐树木、修筑碉堡、挖深壕沟等大量破坏植被的行为,这些客观史实,是导致“水打古亭街”的主要因素,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民国时期土地沙化和山林资源的日渐匮乏,导致原本严重的生计问题更加艰难,而解决生计又必须不断开发山区,两者在崇义社会呈现恶性循环之势。无法超越的生态和生计现实,导致古亭山区商品经济无法进一步发展,缺乏持续繁荣的动力。
“水打古亭街”使古亭随着外部市场的改变而失去昔日的繁荣,数年之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古亭街商业才逐渐出现好的转机。但古亭街商业的社会变迁,却成为了近代中国山区商品经济兴衰的一个缩影。
潍坊古亭街的名称来源于一条古老的街道和一座古亭。这条街道位于潍坊市中心,是潍坊市最古老、最具有文化气息的街道之一。在清朝时期,这条街道就已经存在了,街道两旁是古老的店铺和民居,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座古老的亭子。这座亭子位于街道的南端,建于明朝,是一座木结构亭子,亭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是潍坊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因为这座古老的亭子和街道的历史价值,潍坊市政府在20世纪末期开始对这条街道进行保护和开发,将其打造成一条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特色街道。在街道的改造过程中,古老的亭子得到了保护和修复,并被迁移到了街道的中央,成为了街道的标志性建筑。同时,街道两旁的建筑也得到了保护和修缮,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因此,潍坊古亭街的名称来源于古老的街道和古老的亭子,这条街道是潍坊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潍坊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关于潍坊文化旅游品牌征集语和潍坊旅游形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潍坊文化旅游品牌征集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潍坊旅游形象、潍坊文化旅游品牌征集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nctw.com/yundongyangsheng/ws/9179.html
相关热词:
时间:2024-07-26
时间:2024-07-14
时间:2024-06-13
时间:2024-07-06
时间:2024-06-03
时间:2024-06-30
时间:2024-07-25
时间:2024-07-01
时间:2024-04-25
时间:2024-06-29
时间:2024-07-19
时间:2024-03-24
时间:2024-04-21
时间:2024-07-03
时间:2024-03-18
时间: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