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梵净山旅游地理知识介绍,以及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梵净山旅游地理知识介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和特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梵净山有2000 多年的文明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称之为“三牾山”。后来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谓“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元和郡县志》称“辰山”,因辰水(今锦江)而得名,是时佛教已传入。
今铜仁地区境已建数座寺庙。后来因西麓源水名“思邛水”(今印江自治县境),故北宋《太平寰宇记》记作“思邛山”。明初,梵净山已成佛教名山,数名并称。
一则因其三峰高耸,脉分九支,故称“九龙山”。
二则因佛教兴盛,寺刹林立,一片梵天净土,故名“梵净山”,俗称“大佛山”,亦称“大灵山”。
三则因朗月之夜,人影映于老金顶崖壁之上,于是自清代开始即称“月镜山”;后相传八月十五日子时,万国九州之影悉现于石镜中,故称“石镜山”。
与此同时,还因新金顶超然卓立,也有“卓山”之称。综其数称,“梵净山”则为官方主流称谓,民间亦较为广泛。在民国时期,《贵州通志》云:“梵净山一名月镜山……皆立梵宇,又有辟支佛迹……黔中胜概,无逾于此;访之中州名山,亦未多得”。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官方统一以“梵净山”而名,民间仍间或流传“大佛山”等称谓。无论称谓如何,自唐代崇尚佛道,于此山佛修寺庙、道建殿堂,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先后建有“四大皇庵”和“四十八脚庵”,逐渐成为国内著名的弥勒道场。
千百年来,梵净山以其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雄奇秀丽的自然景观,超凡入圣的佛教流传,均给世人以无穷魅力和巨大诱惑,由此形成独特的梵净山文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梵净山旅游地理知识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梵净山旅游地理知识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nctw.com/yinshiyangsheng/yjyc/8201.html
相关热词:
时间:2024-04-08
时间:2024-03-18
时间:2024-05-25
时间:2024-07-09
时间:2024-07-05
时间:2024-06-05
时间:2024-06-29
时间:2024-05-12
时间:2024-04-30
时间:2024-07-13
时间:2024-07-11
时间:2024-03-23
时间:2024-05-25
时间:2024-06-28
时间:2024-07-07
时间: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