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乡村旅游文化交流报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乡村旅游文化交流报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的问题回答
国家一直大力提倡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提倡发展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进行‘一村一品’示范,促进贫困群众进行脱贫并走上致富道路。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一村一品’以及乡村旅游已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成效,如中国的下党乡,发展乡村旅游还没几年,贫困户基本已经脱贫。它的‘一村一品’中的茶叶——寿宁高山茶,已获得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自己不用出一分钱,广告已经打到了中央电视台。由此可见,有国家政策为后盾,现在发展‘一村一品’以及乡村旅游就是最好时机。
靠近市区及县城周边的乡村,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即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的乡村旅游业发展都很旺盛。而远离县城的偏远山区的旅游业发展就举步艰难了。由于这些地区医疗教育等条件跟不上,人员依旧流失,村中只剩些老人及留守儿童,有能力的人不愿意留在村里发展,‘一村一品’根本得不到实施,由于路途远,交通不便,特色旅游也发展不起来,经济依旧萧条。
乡村背景,
1*农家乐,必须得有吃的,农家菜,农家饭,农家酒。
2*民宿,具有当地特色,比如说东北热炕,陕北的窑洞。
3*有山有水,在城里很少接触到大自然,来到农村看到山山水水,整个人都轻松了。
首先得具备旅游的条件,再有一个就是交通便利,有山有水,山清水秀才能吸引游客们游玩,再一个就是吃的方面,得有特色食物,食物的味道也不能差
杭城新型农民种养殖
4分钟前 · 上杭县麟琳蜜蜂养殖场负责人 三农领域创作者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营目前正由最开始分散式的一家一户农家乐,陆续出现了“农家游”“民俗游”“村寨游”“乡村俱乐部”“乡村渡假村”等多种业态,相继经历了“农家乐”乡村旅游、以民俗村、古镇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和乡村度假等阶段。那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和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成功案例?
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5月19日,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旅游扶贫开发要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切实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适应自驾游、养生游、休闲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促进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提高旅游扶贫总体效益。扶持贫困群众开展旅游创业就业,鼓励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积极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让贫困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国内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主要存在下面这些问题: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与农业旅游,有的甚至片面的理解为观光旅游,严重的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它类型。据调查,部分领导干部和农民受到传统农业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不能“跳出农业看农业”,没有意识到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和优势。
2、经营者缺乏经营理念
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饭菜的质量、味道、价格,而对于一些至关重要的吸引游客的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经营者愿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再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
3、产品开发程度低、层次浅、开发模式单一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过分的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
4、乡土文化城市化,缺乏特色
农村人向往城市的生活,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标。常常爱把极其具特色的东西花大力气改造成普通一般化的东西。如把乡村小道改成水泥路;菜园田垄改成停车场;把花木庭院改成露天饭堂或是卡拉OK厅。他们本着“城里有的东西我们样样不缺”的思想,劳神费力却消弱了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极大的破坏了乡村资源的乡村性和原真性。
5、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管理混乱,品牌效益差
由于人才的缺乏,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
6、资源开发破坏性大
随着旅游者的涌入,将会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消极的影响,从而使良好的自然景观受到影响。乡村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有其脆弱性易变性的特点,一旦变异,很难进行恢复。
三、乡村旅游发展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一: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从吃、住、玩、游、购各方面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吃:蟹岛实现了肉现宰现吃、螃蟹现捞现煮、蔬菜现摘现做等新鲜食材;
住:蟹岛农庄是复原老北京风情,四合院群落、书斋雅室、酒肆作坊、大戏台、古钟亭等乡村民居。
游:体验羊拉车、马拉车、牛拉车、狗拉车等交通工具。
玩:采摘、垂钓、捕蟹、温泉浴、冲浪等各类娱乐项目。
购:可以在蟹岛购买绿色食品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二:成都花舞人间
花舞人间是四川希望农业科技博览园有限公司打造的,占地3000余亩,位于成都南郊新津县,距离成都市区仅30余公里,是赏花、玩水,体验低碳休闲度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领中国农业旅游的新时尚,花舞人间四大主题花卉,使得景区四季花开不断。春看杜鹃映山红,夏赏荷花幽香随,秋觅芳菊满山野,冬赏红叶染层林。
花舞人间除了可以赏花外,还有就是四季玩水,金沙沟花海、森林漂流、半山运河、击鼓喷泉、同心潭等乡村旅游特色!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营目前正由最开始分散式的一家一户农家乐,陆续出现了“农家游”“民俗游”“村寨游”“乡村俱乐部”“乡村渡假村”等多种业态,相继经历了“农家乐”乡村旅游、以民俗村、古镇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和乡村度假等阶段。那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和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成功案例?
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5月19日,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旅游扶贫开发要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切实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适应自驾游、养生游、休闲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促进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提高旅游扶贫总体效益。扶持贫困群众开展旅游创业就业,鼓励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积极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让贫困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国内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主要存在下面这些问题: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与农业旅游,有的甚至片面的理解为观光旅游,严重的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它类型。据调查,部分领导干部和农民受到传统农业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不能“跳出农业看农业”,没有意识到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和优势。
2、经营者缺乏经营理念
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饭菜的质量、味道、价格,而对于一些至关重要的吸引游客的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经营者愿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再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
3、产品开发程度低、层次浅、开发模式单一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过分的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
4、乡土文化城市化,缺乏特色
农村人向往城市的生活,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标。常常爱把极其具特色的东西花大力气改造成普通一般化的东西。如把乡村小道改成水泥路;菜园田垄改成停车场;把花木庭院改成露天饭堂或是卡拉OK厅。他们本着“城里有的东西我们样样不缺”的思想,劳神费力却消弱了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极大的破坏了乡村资源的乡村性和原真性。
5、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管理混乱,品牌效益差
由于人才的缺乏,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
6、资源开发破坏性大
随着旅游者的涌入,将会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消极的影响,从而使良好的自然景观受到影响。乡村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有其脆弱性易变性的特点,一旦变异,很难进行恢复。
三、乡村旅游发展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一: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从吃、住、玩、游、购各方面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吃:蟹岛实现了肉现宰现吃、螃蟹现捞现煮、蔬菜现摘现做等新鲜食材;
住:蟹岛农庄是复原老北京风情,四合院群落、书斋雅室、酒肆作坊、大戏台、古钟亭等乡村民居。
游:体验羊拉车、马拉车、牛拉车、狗拉车等交通工具。
玩:采摘、垂钓、捕蟹、温泉浴、冲浪等各类娱乐项目。
购:可以在蟹岛购买绿色食品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二:成都花舞人间
花舞人间是四川希望农业科技博览园有限公司打造的,占地3000余亩,位于成都南郊新津县,距离成都市区仅30余公里,是赏花、玩水,体验低碳休闲度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领中国农业旅游的新时尚,花舞人间四大主题花卉,使得景区四季花开不断。春看杜鹃映山红,夏赏荷花幽香随,秋觅芳菊满山野,冬赏红叶染层林。
花舞人间除了可以赏花外,还有就是四季玩水,金沙沟花海、森林漂流、半山运河、击鼓喷泉、同心潭等乡村旅游特色!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对旅游二字还没有什么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强大了老百姓都富裕了慢慢的旅游就成为了人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最佳方式乡村旅游最为突出各种以三农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都在蓬勃发展人们的旅行地点不再是大城市的喧嚣更多的人选择走进乡村融入大自然让每天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得到很好的放松这大概是乡村旅游的意义吧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远景设计院指出从市场需求角度而言,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回归的需求。由于城市化的加快,生活节奏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为了在大城市站稳脚,不得不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往往很多大学毕业生想要留在大城市发展,非常艰辛。举个例子,当年我们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选择留在大城市,但是后来发现要融进去非常的难。首先你得要活下去,不得不租在郊区,然后挤地铁上下班,这样一来上下班就得比本地的人员花费多一倍的时间,接着找工作处处碰钉子,没有本地户口那些光鲜亮丽的工作想都别想,一来要看工作经历再着要看背景户口最后不得不挑人家选剩下的又苦又累的活计。积累客户的过程也是非常的艰辛,最后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使得人们又有了回归故里,回乡创业、重返大自然的心里。既可以借助家里亲戚朋友的资源,又可以创业,还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第二、求知的需求。由于现在城市都很难亲眼看到一些大自然景象,只能是通过书本了解,这就产生了直接接触大自然的欲望。很多家长甚至一有时间就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扛着一本植物认知大全去一一对照现实版,寓教于乐,一举多得。还有很多人平时工作压力太大,一到空闲就不想呆在水泥墙内,哪怕是嗅一嗅泥土的气息、看看花朵蓝天白云、品尝一下原生态的美食,弥补一下长期压抑的情绪。
第三、怀旧的需求。怀旧是人类的共同特征,旧地重游的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向,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对某人来说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比如曾经的母校,初恋时候呆过的地方,或者当年知青呆过的地方,走过的那段岁月,甚至是地里瞎跑的鸡都会让你想起家里妈妈们养鸡的情景,触景生情。
第四、复合型的需求。如求新、求异、求美、求乐、的需要,身心调解的需要,对美食或购买土特产品的需要,等等。这些心理统统化成一股动力,就是要到乡村去走走,看看,骑上一辆自行车,约上三五好友或者带上家人,说走就走。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是,乡村旅游一般给人的感觉是比较亲民。各种消费阶层的人都可以承受,轻松就可以实现,所以更加的吸引人。
从旅游动机来看,乡村旅游的最初发展是欧美度假发展的一种空间地域选择。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厌倦了拥挤、喧嚣、空气污浊、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城市生活环境,渴望静谧、优美、轻松、开阔的空间中去放松身心、感悟自然、体味人生、考察生态,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便成为广大旅游者的首选。
世界最原始的乡村旅游缘于古人求生存谋发展,捕猎和驯养是其最初形式。远古的先民们为生存而进行的奔波、流浪之旅,饱含行路过程中胜利的愉悦、失败的懊丧和明天的希望,是原始人从生存斗争中引发出的旅行或旅游的原始模式,揭开了乡村旅游序幕。夏、商、周时期的男女相约而游、春天“修禊之旅”、先秦游学、帝王巡游、外交聘问、宫廷婚旅、学子游学、谋士游说、王侯游猎等丰富多彩的功利旅游活动,都发生在广袤的乡村地区。自唐朝起,城郊游乐,旅游下移,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时节踏青游春,附以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拔河、斗鸡等游乐活动,形式多样。
18世纪后半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社会休闲活动而正式出现欧洲,受“浪漫旅游者”的影响,尤其在斯科特的文学作品和特纳油画的感召下,大量的旅游者涌入苏格兰高地。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拉开了国际乡村旅游序幕。20世纪20年代,铁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去乡村,从而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逐渐已成为大众化的社会活动。
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出现较晚,以1978年台湾苗粟县大湖葡萄园的偶然开辟为发端。此后,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举办荔枝节,各地效仿,也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广东、上海、苏南、山东等地乡村旅游悄然兴起,并 以1998年 “华夏城乡游”正式拉开乡村旅游序幕,1999年推出“生态旅游年”,以 “返璞归真,怡然自得”为口号,推出观鸟、徒步、垂钓、探险、登山等乡村旅游活动,2002年推出“民间艺术游”,2004年为“中国百姓旅游年”等。至此,中国乡村旅游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乡村旅游市场也出现了空前繁荣。2004年、2005年国务院1号文件先后两次将“三农”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助推剂,是旅游扶贫的“试金石”,受到各地乡村的高度重视。
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两种思路。一种是无视或轻视乡村建设,用资本代替人本,用商人消灭农人,用人造妄为的设计来改造乡村,用城里的奢华之风浸染乡土。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多年从事专业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看到过好几个业内非专业公司做了这样的乡村旅游规划,在我们看来不过是用拙劣的商业化投资来毁坏乡村的自然与人文。
而另一思路是立足于乡村建设,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建设的一个牵引机,用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旅游的基础。乡村建设涉及到乡镇规划、乡村经济和乡土文化;在乡镇规划中保持农村的特色,在乡村经济中保留农业的份额,在乡土文化中保存农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意识到乡村建设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意义,在中国的乡村建设中留下了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怎样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旅游的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怎样让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人返璞归真的内心方式、价值观念?生活分享让旅游者得到的不仅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促使人们去思考,去体验,让成年人能够回忆起童年,让大城市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去近距离感受真实的泥土和生机。
前些年,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延庆县并庄镇的堆臼石村和密云县的古北口镇的河西村进行绿色乡村试点工作,与当地政府和村民一起,共同摸索了“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乡村建设、民俗旅游”四位一体的模式,这种用环境教育启动农户环境,用农户带动民俗旅游,又用民俗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链条,山合水易坚持在低碳、环保和原乡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运用我们创新的理念相结合的独有方式,促进祖国的绿色乡村建设。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一些贵州乡村旅游试点项目中,与旅游局、民间组织、村民和企业正在建立新的合作伙伴机制,特别是引进了“良知企业”的理念。由这些相关利益集团联合制定的综合的乡村旅游规划又以保证当地农民利益、保护当地的文化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为重心。在这里,乡村旅游作为政府支持、企业和民间力量参与的一条新农村发展之路,将为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希望。
展望推动可持续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需要对于旅游者的价值重估和能力建设,让城市旅游者不是带着一种猎奇和所谓的消费者是上帝的感觉去体验他们的旅程。城里人享受乡村宁静生活、空气、水以及文化的时候,作为分享者,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那种心灵荒了、自然毁了、身体垮了、拥有的财富还不安全的生活是一种不健康不快乐的生活。领导者和开发商的观念也需要价值的转变。我们对一个乡村、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评价不能仅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还应包括另外一些参考坐标;文化的价值,生命的价值,生态的价值。认识到原生态的价值,就不要人为地在厚生生境、包括荒野上随意设计和改造;认识到耕读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人文内涵,就需在发掘这些内涵上做文章;怎样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旅游的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怎样让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人返璞归真的内心方式、价值观念?生活分享让旅游者得到的不仅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促使人们去思考,去体验,让成年人能够回忆起童年,让大城市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去近距离感受真实的泥土和生机。了解传统养生的对于身处亚健康状态的作用,就可以开发各种的身心调养的项目。旅游者感受到开启生态智慧、改善生命状态、提高生活品质的功效。通过乡村旅游,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仅带着自然的清新,而且带着人文的滋润。自然会久驻、自然会回头,自然会带来绿色的幸福
说说本人老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
地址:江西省 上饶市 余干县 塔尾村
我县是鄱阳湖边上的人口大县,有100多万人口,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国家贫困县。
在我本人亲身体验感受下,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有以下几点:
一,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给乡村注入新的经济活力。
二,我村在乡村旅游带动下开设了,农家乐、民房住宿、特色纪念品商店、采摘农场,通过这些项目,提高了本地村民收入,成功带动了我们村脱贫致富。
三,截止2019年,我县开发了30多个3A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4A级旅游景点。后续每年新增5~6家3A乡村旅游景点。政府最终应该是想形成以点带线,以线绘面,带动全县全域特色旅游发展格局。
首先乡村旅游是针对城市人群,要离城市不远最好几十公里,要有特色不要商业化,要有立体化吃住玩,我见过农庄加旅游一起,可以把田分成小块,给玩的人种植可以把玩和劳动一起,让生活更惬意…………
如火如荼下的一场经济泡沫,作为一名在农村长大,学生时期在城市,长大后长期混在农村的我,看见了太多太多乡村失败,很简单,对这个全新的领域其实都不懂。
许多人都有很朴素的认知,东西好,就有人来消费。这个道理是没错,但是对于产品的包装,运输,品质,客户群体的投放等等等等,太多东西都没考虑过,所以造成了许多小的乡村农家乐,关门冷清,这个是眼光的问题。
其次同质化竞争激烈,却又不相互团结合作,形不成规模效应。
结尾我的蟹塘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营目前正由最开始分散式的一家一户农家乐,陆续出现了“农家游”“民俗游”“村寨游”“乡村俱乐部”“乡村渡假村”等多种业态,相继经历了“农家乐”乡村旅游、以民俗村、古镇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和乡村度假等阶段。那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和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成功案例?
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5月19日,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旅游扶贫开发要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切实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适应自驾游、养生游、休闲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促进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提高旅游扶贫总体效益。扶持贫困群众开展旅游创业就业,鼓励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积极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让贫困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国内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主要存在下面这些问题: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与农业旅游,有的甚至片面的理解为观光旅游,严重的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它类型。据调查,部分领导干部和农民受到传统农业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不能“跳出农业看农业”,没有意识到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和优势。
2、经营者缺乏经营理念
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饭菜的质量、味道、价格,而对于一些至关重要的吸引游客的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经营者愿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再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
3、产品开发程度低、层次浅、开发模式单一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过分的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
4、乡土文化城市化,缺乏特色
农村人向往城市的生活,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标。常常爱把极其具特色的东西花大力气改造成普通一般化的东西。如把乡村小道改成水泥路;菜园田垄改成停车场;把花木庭院改成露天饭堂或是卡拉OK厅。他们本着“城里有的东西我们样样不缺”的思想,劳神费力却消弱了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极大的破坏了乡村资源的乡村性和原真性。
5、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管理混乱,品牌效益差
由于人才的缺乏,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
6、资源开发破坏性大
随着旅游者的涌入,将会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消极的影响,从而使良好的自然景观受到影响。乡村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有其脆弱性易变性的特点,一旦变异,很难进行恢复。
三、乡村旅游发展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一: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从吃、住、玩、游、购各方面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吃:蟹岛实现了肉现宰现吃、螃蟹现捞现煮、蔬菜现摘现做等新鲜食材;
住:蟹岛农庄是复原老北京风情,四合院群落、书斋雅室、酒肆作坊、大戏台、古钟亭等乡村民居。
游:体验羊拉车、马拉车、牛拉车、狗拉车等交通工具。
玩:采摘、垂钓、捕蟹、温泉浴、冲浪等各类娱乐项目。
购:可以在蟹岛购买绿色食品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二:成都花舞人间
花舞人间是四川希望农业科技博览园有限公司打造的,占地3000余亩,位于成都南郊新津县,距离成都市区仅30余公里,是赏花、玩水,体验低碳休闲度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领中国农业旅游的新时尚,花舞人间四大主题花卉,使得景区四季花开不断。春看杜鹃映山红,夏赏荷花幽香随,秋觅芳菊满山野,冬赏红叶染层林。
花舞人间除了可以赏花外,还有就是四季玩水,金沙沟花海、森林漂流、半山运河、击鼓喷泉、同心潭等乡村旅游特色景点。
答:我理解你是想问乡村旅游,是在什背景前题下兴起来的。
我们国家在党的十八以前,国民经济一直处在,粗放高速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都转移到了,城市工业发展中,农业农村几乎没有发展,仍然停留在40年前的水平,并且,正在一年一年的走向衰败末落。
三农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这个道理三岁小孩也懂。所以,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由原来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中速发展,并且,提出了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农业经济要优先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就是,国家支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号召支持下,全国的地方政府,就开始大力兴办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比喻:象我们这里,兴办起来的樱桃采摘节,草莓采摘节,还有各地兴办起来的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为了吸引城乡居民,在休闲旅游过程中,在搞农村经济的同时,还能得到红色文化教育,以此来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的前景是光明的,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经济,科技,旅游发展的都快,城市里越来越噪,现代人也越来越喜欢清静了。喜欢乡村的幽静,乡村的生态,乡村的美景和乡村的生态美食。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乡下旅行在乡下呆几天,过过闲云野鹤的日子,乡村旅游的前景是美好的光明的。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
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
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的政策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乡村旅游文化交流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乡村旅游文化交流报告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nctw.com/sijiyangsheng/cjys/13586.html
相关热词:
时间:2024-10-15
时间:2024-07-21
时间:2024-10-18
时间:2024-05-08
时间:2024-04-23
时间:2024-05-26
时间:2024-06-16
时间:2024-07-10
时间:2024-04-28
时间:2024-03-24
时间:2024-08-05
时间:2024-03-23
时间:2024-07-21
时间:2024-09-21
时间:2024-04-12
时间:2024-10-29